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2月20日在紫陽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紫陽縣人民政府縣長 陳 蓮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縣十七屆人民政府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縣十七屆人民政府的收官之年。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大力實施“五大戰略”,奮力加快追趕超越,經濟發展總體平穩,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實現了“十三五”穩健開局。
一是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扣“追趕超越、綠色崛起”,千方百計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完成生產總值80.48億元,增長1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4.8億元,增長25.9%;財政總收入2.92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1億元,增長13.7%;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5474元和8789元,分別增長8.1%和9.2%。
二是循環產業提質增效。富硒農業規模壯大。新建茶園7116畝,年產茶葉5863噸,實現綜合收入13.5億元;種植魔芋6萬畝,新建特色經濟林3.3萬畝;發展現代農業園區7個,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社104個。紫陽富硒茶榮登中國名優綠茶十大公共品牌,紫陽古茶園與茶文化入圍全國農業文明遺產,被確定為全省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榮獲全國茶葉發展示范縣、重點產茶縣和全市茶葉產業發展先進縣、魔芋產業發展先進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先進縣等稱號。工業經濟穩步增長。恒紫園區、硒谷園區加快建設,輕質環保建材、中藥材倉儲與精深加工項目進展良好,康兮壽兮、金星煙花爆竹竣工投產,新增“四上”企業15戶。文旅產業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和重點區域旅游規劃編制完成,文筆山三期、硒茶小鎮等旅游項目快速推進,任河漂流景區躋身省級水利風景區,“紫陽蒸盆子”入選陜西十大名菜,“漢江畫廊·茶歌紫陽”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旅游綜合收入增長21.09%,F代服務業持續壯大。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實現線上交易額1.35億元,被確定為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三是城鄉環境持續改善。圓滿完成河堤路西段拆遷,西門河新區、農業局片區改造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國家衛生縣城順利通過驗收。蒿坪、向陽副中心和重點集鎮、美麗鄉村建設快速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持續改善。實施移民搬遷8080戶,建成保障性住房1928套,改造棚戶區1500戶。綠化造林7.09萬畝,榮獲“全國造林綠化模范縣”。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30個村,5鎮1村榮獲省級生態鎮村,建成三鎮一區污水處理工程,集鎮垃圾堆放場實現全覆蓋,漢江水質穩定達標,生態環境更加優美。
四是改革創新深入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通全省首個縣級網上辦事大廳,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全程代理”政務服務模式在全市推廣,商事制度改革榮獲國家工商總局表彰。被確定為全省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示范縣,硒產業“星創天地”獲得國家科技部表彰。矛盾糾紛“三調聯動”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全省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暨“三調聯動”工作現場會在紫陽召開。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營改增試點運行平穩,不動產統一登記對外頒證。戶籍制度、養老保險、公務用車、職級并行等既定改革穩步推進。
五是民生事業全面進步。全年民生支出19.66億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86.5%。城鄉20件實事較好落實,公開承諾的重點工作基本完成。實現22個貧困村出列、1.55萬人脫貧,產業精準扶貧得到上級肯定,技能脫貧模式在全市推廣。全面實施十三年免費教育,縣城第三小學建成投用,改造薄弱學校13所,高考二本以上達線1183人,上線率位居全市縣區第一。紫陽中學被命名為陜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學校,獲得全市高考“卓越貢獻獎”。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縣中醫院綜合住院樓主體竣工,建成標準化衛生室38個,2所鎮衛生院創建為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發放創業貸款6513萬元,城鎮新增就業2210人。發放養老金6000余萬元,城鄉低收入家庭標準提高、應保盡保。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通過市級驗收。治安滿意率位居全省前列,榮獲全省2016年平安建設先進縣、控制進京非訪工作先進縣和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防汛防滑等工作扎實有效,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六是政府建設得到加強。自覺落實縣委決策部署,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3件、政協委員提案131件,“紫陽熱線”、“縣長信箱”、“網上信訪”群眾反映事項1.5萬余件。修訂了《縣政府工作規則》,推行法律顧問、風險評估等制度。財政預算執行、“三公”經費等信息面向社會公開。加強審計監督全覆蓋,村級財務審計試點工作“蒿坪模塊”在全市總結推廣。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年立案154件,給予紀律處分172人,營造了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2016年各項目標的實現,為縣十七屆人民政府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五年來,我們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應對新挑戰,依靠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圓滿完成縣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譜寫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新篇章。
五年來,我們轉變方式、加快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全縣經濟總量達到2011年的2.28倍,年均增長13.1%,增速連續十年保持兩位數;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11年的3.3倍,五年累計完成投資280億元,年均增長24.2%;財政總收入比2011年增加7852萬元,年均增長5.4%。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監測綜合排名前進21位。
五年來,我們調優結構、推動轉型,產業效益顯著提高。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全國唯一的富硒茶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獲準創建,“紫陽富硒茶”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魔芋產業一體化經營的“紫陽實踐”在全國推廣。恒紫園區、硒谷園區躋身全省重點工業集中區,聚集企業23家。累計培育規模工業企業22家。生態旅游加快發展,瓦房會館群榮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紫陽民歌影響力不斷提升,旅游接待及綜合收入逐年提升。電商、健康等新產業蓬勃興起。
五年來,我們注重統籌、保護生態,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紫陽港大橋、西門河大橋、河堤路綜合改造、文筆山公園、縣文體活動中心、541國道、西門河新區等重點項目陸續建設。完成搬遷2.68萬戶9.41萬人,建設保障性住房8010套,城鎮化率達到38.9%。新建公路208.7公里,改造輸電線路2671.4公里,22.7萬人實現安全飲水。建成縣城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和21個集鎮垃圾堆放場。創建省級生態鎮11個,市級生態鎮實現全覆蓋。治理水土流失540平方公里,綠化造林3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6%。
五年來,我們深化改革、推動創新,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深入落實聯系服務群眾“五個一”工作法,在全省率先公布縣級權力清單,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完成鎮村綜合改革和縣政府機構改革,成立了全國首家縣級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建立矛盾糾紛“三調聯動”機制,財政惠民補貼資金實行“一卡(折)通”兌付,基本藥物實行“三統一”和零差價銷售,“先診療、后結算”制度全面實施。招投標管理、涉法涉訴信訪、項目管理等領域的難點問題有效破解。
五年來,我們辦好實事、和諧共建,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辦理城鄉實事100件,減少貧困人口6.23萬人,發放創業貸款3.45億元,新增城鎮就業9378人。建成縣城第二小學、第三小學和21所公辦幼兒園,改造農村薄弱學校100所。建成縣醫院綜合住院樓,新建鎮衛生院4所、標準化村衛生室120所。新建鎮文化站17個、農家書屋175個!傲濉逼辗ㄍㄟ^省級驗收,社會治理不斷強化,平安建設持續推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同時,國防動員、民族宗教、機構編制、檔案史志、統計、移民、外僑、老齡、供銷、郵政、氣象、殘聯、科協、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會等工作都取得了新進步。
五年來,全縣很多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全市前列,先后獲得國家首批富硒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十大生態產茶縣、魔芋產業重點基地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等國家級榮譽19項,獲得全省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示范縣、縣城建設先進縣、平安建設示范縣、移民搬遷工作先進縣、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十佳縣”、省級文化先進縣等省、市級榮譽60余項,成為全省產業精準扶貧試點縣、電商扶貧試點縣、金融扶貧試點縣,兩次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爭先進位獎,三次榮獲全市目標責任考核優秀等次。
各位代表,奮斗歷程鏗鏘激越,發展成就令人振奮。過去五年的成績與進步,是在縣委堅強領導下,全縣各條戰線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干部群眾、離退休老干部、駐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探索實踐啟示我們,加快紫陽發展、實現全面小康: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咬定目標不放松,一年接著一年干,奮力把宏偉藍圖變為現實。必須堅持發展為要,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努力邁出追趕超越的更大步伐;必須堅持民生為本,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發展社會事業,用情用力改善民計民生,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必須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創新驅動,擴大開放合作,敢想敢干敢作為,創新創業創一流,最大限度激活發展動力;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嚴守環境保護紅線,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打造綠水青山的縣域典范,奮力實現綠色崛起;必須堅持擔當實干,胸懷紫陽情結,團結一心、共同奮斗,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不斷把紫陽的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各位代表,昨天的奮進已載入史冊,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冷靜審視,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不足是最大的短板,經濟總量小、基礎條件差、產業層次低、環保壓力大、貧困程度深的縣情還未根本改變;盍Σ粡娛亲畲蟮牟罹,資源利用水平低,科技支撐能力弱,重大投資項目少,各類人才匱乏,企業實力不強,財政增收困難,轉型升級步伐有待加快。基礎薄弱是最大的瓶頸,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發展不夠均衡,農村基礎設施落后,交通路網、環保設施、供水供電、網絡通訊等條件需要進一步改善。觀念落后是最大的制約,開放發展的視野不寬,跳不出“大山思維”,思想僵化保守,干事因循守舊,引資融資的成果不多,開拓創新的能力欠缺。作風不硬是最大的隱憂,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少數部門和干部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責任擔當作為不夠。對這些問題,我們絕不回避,將切實予以解決。
二、縣十八屆人民政府的歷史使命
今后五年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決勝階段,也是加快追趕超越的關鍵時期。國家推動“一帶一路”、脫貧攻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長江經濟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戰略決策,為我們全面發展、實現小康提供了重大機遇。省委、省政府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持續加大脫貧攻堅、移民搬遷、陜南綠色循環發展等政策投入,為我們補齊短板、趕超進位提供了強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推進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石紫嵐沿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為我們加快轉型、綠色崛起提供了更大空間。歷經多年發展,紫陽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后發優勢持續釋放,承載能力有效提升,群眾脫貧致富的愿望更加強烈,干部克難奮進的精神更加飽滿,全縣干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我們追趕超越的底氣更足、士氣更高。發展機遇千載難逢,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只要我們把握大勢、搶抓機遇,緊盯目標、創新實干,就一定能夠奪取追趕超越的新勝利,建成全面小康的新紫陽。
按照縣十五次黨代會的部署和全縣“十三五”發展規劃,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縣為目標,全力推進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旅興縣、創新活縣、惠民安縣五大戰略,奮力實現綠色發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個趕超,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紫陽。
今后五年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10%。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全面提升,進入全市發展第一方陣,在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綜合排名前進10位,全面實現脫貧摘帽。
圍繞上述目標,未來五年我們將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加快發展為己任,努力在六個方面實現趕超。
(一)全力以赴抓項目、擴投資,在加快發展中實現追趕超越。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引擎,以“十三五”規劃為統領,每年實施項目投資“雙百”工程,抓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建設等重大項目,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動力,完善優惠政策,推進精準招商,加快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和優質企業,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市場、人才和理念,促進開放合作,增強趕超動能。始終把優化環境作為保障,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為項目引進、落地、投產提供一條龍服務,構建“親”上加“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實現從政策優惠向服務優質轉變。到2021年,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0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投資600億元以上。
(二)持續用力促轉型、調結構,在轉變方式中實現追趕超越。立足生態富硒特色優勢,堅持聚集發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突出創新引領、科技支撐、龍頭帶動、園區承載,在延伸產業鏈條、推動跨界融合、提高產業競爭力上下功夫,發展壯大富硒產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以建設漢江產業經濟帶為契機,突出富硒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打造蒿坪、雙安富硒產業聚集發展試點示范區,培育1至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建成全國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示范縣、國家富硒生態產業基地,推動富硒產業擴規模、提質量、增效益,引領全市富硒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飛地經濟,集中建設硒谷、恒紫工業園區,培育富硒食飲品、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產業,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以“漢江畫廊·茶歌紫陽”旅游形象為統領,做足“山水硒、茶歌道”文章,堅持“八個圍繞”抓旅游,促進產旅、文旅、城旅、農旅深度融合,建成全省一流的生態觀光休閑康養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修腳足療、健康養老、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服務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持之以恒優環境、強生態,在綠色發展中實現追趕超越。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保護和發展生態,協同推進城鄉發展和生態建設,讓生態優勢成為紫陽綠色崛起的最大后發優勢。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優化鎮村發展布局,突出“一城三鎮十村”重點,打造山水人文縣城,培育特色小鎮,建設美麗鄉村。到2021年,基本形成以縣城為核心、集鎮為依托、中心村為基礎的新型城鎮化體系。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鐵腕保護漢江流域水質安全,扎實推進環保設施建設和林業生態工程,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集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建成國家生態功能示范區,漢江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森林覆蓋率達到66%以上。
(四)蹄疾步穩抓改革、促創新,在解放思想中實現追趕超越。主動融入全市全省全國發展大局,以解放思想推動觀念突圍,用改革創新驅動縣域發展,激活追趕超越的內生動力。深化供給側、“放管服”、投融資體制、農村產權制度等重點改革,統籌推進教育、文化、衛生、戶籍制度、國有林場等改革,加速釋放發展活力。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速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的有機融合,支持各類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各領域、各環節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深化政企院校合作,建立完善股權投資、以獎代補、風險補償、財政貼息等新機制。
(五)堅持不懈辦實事、惠民生,在共享發展中實現追趕超越。堅持民生為本,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持續辦好民生實事,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按照“兩不愁、三保障”和“六個精準”要求,大力實施“八大脫貧工程”,到2019年,全縣111個貧困村、8.0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建立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創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建設“健康紫陽”,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落實聯系服務群眾“五個一”工作法,加強社會治理能力建設,全面推行網格化社會管理,創建全國治安模范縣,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六)鍥而不舍優機制、轉作風,在務實擔當中實現追趕超越。把責任、擔當、落實作為始終如一的根本,優化機制體制,轉變政風行風,干字當先,矢志趕超。堅持對標看齊擔當干,聚焦追趕超越的目標,完善點評、督查、考核等機制,始終緊跟全市發展走在前列,每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綜合排名前進2位。堅持立說立行落實干,建立權責明確的工作落實機制,推行重點工作公開承諾制、“一線工作法”,以真抓實干、馬上就辦的作風狠抓落實。堅持勇于負責激情干,用好激勵鼓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激發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積極營造比拼爭先的實干氛圍,奮力推動紫陽追趕超越。
三、2017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2017年是全縣貫徹落實縣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的起步之年,是深入推進“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奮力追趕超越、加快綠色崛起的攻堅之年。實現既定發展目標,必須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按照“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總要求,緊扣穩中求進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脫貧攻堅統為統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五大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為:實現生產總值88億元,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億元,增長18%;財政總收入3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81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3%、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0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66億元,增長13.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766元、9668元,分別增長9%和10%,完成40個貧困村出列、1.8萬人脫貧任務,漢江出紫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精準脫貧為統攬,堅決打贏攻堅戰
落實“六個精準”和“七個一批”的要求,全面鋪開111個村、8.02萬人脫貧工作,完成40個貧困村出列、1.8萬人脫貧任務。
系統提升攻堅實效。脫貧攻堅是全面小康的底線任務,更是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必須強化系統思維,統籌項目、資金、人力、政策,大力實施“八大脫貧工程”,全力抓好111個貧困村出列,同步推進42個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持續做好22個已出列村后續幫扶,提升精準脫貧實效,全面加快脫貧步伐。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找準貧困村發展定位,系統謀劃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統籌組織社會管理、思想教育、鄉風文明等工作,實現協調有序可持續發展。
有效拓展攻堅路徑。實施產業精準扶貧試點擴面,按照“鎮有主導產業、村有骨干產業、戶有增收產業”的要求,每個貧困村都要發展一項主導產業、引進一家企業、培育一個專業合作社和一批產業大戶,建立貧困戶互助組織,有效將貧困戶與企業、大戶嫁接,依托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帶動貧困戶增收3000戶以上。扎實推進技能脫貧,結合主導產業,實施五大培訓工程,以貧困大學生和困難群眾為重點,完成免費技能培訓6000人以上,引導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就業3000人以上。扎實開展金融扶貧試點,用活“5321”政策,降低貸款門檻,落實風險擔保金3000萬元,撬動金融扶貧貸款3億元。積極開展電商扶貧、旅游扶貧試點,通過訂單農業、旅游產業,促進1500戶貧困群眾增收。探索創新思想扶貧、文化扶貧,開展講孝心、講良心、講公心“三講”教育,全面推進移風易俗,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引導群眾主動脫貧。精準落實教育、健康、生態、兜底等脫貧措施,不讓一個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
全面加快攻堅進程。突出抓好住房保障,按照“三年任務、一次下達、當年完成”的要求,堅持搬遷“三條紅線”,用好搬遷補助、舊宅騰退等政策,4月底前29個安置點開工建設,年底前實施搬遷10277戶,全面完成移民搬遷年度任務。加快補齊基礎短板,完成年度40個出列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啟動剩余貧困村水電路訊及“兩室一場”等設施建設,確保貧困村達標出列。
切實加強攻堅保障。統籌整合各類扶貧資金5.8億元,確保當年出列村資金投入平均不低于800萬元,其他貧困村不低于300萬元。實行片區推進機制,統籌組織城關、江北、任河和權洄4個片區脫貧攻堅,落實脫貧攻堅目標、項目、資金、責任“四到鎮”,建立指揮部管總、片區主戰、工作團主責、工作隊主抓的作戰體系。全面落實貧困村幫扶責任單位,實現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全覆蓋,組織百家企業“聯百村、扶千戶”,形成部門鎮村、各類企業、社會組織、貧困群眾合力攻堅的良好格局。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實施、常態化督查,綜合運用目標考核、季度點評、述職評議、第三方評估、“三項機制”等措施,確保全面完成年度脫貧任務。
(二)以穩定增長為目標,狠抓項目擴投資
實施“雙百”工程,建設重點項目102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同比增長18%。
狠抓項目建設。始終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主要抓手。今年全力抓好河堤路西段綜合改造、瓦房會館片區開發、移民搬遷等25個投資過億元的重大項目建設,年內建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城江南供水、輕質環保建材等62個重點項目。圍繞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領域,盯緊國家政策走向和資金投向,創新政府融資模式,切實加強中省項目精準對接,深度策劃重大項目50個。積極做好項目資金爭取,到位各類資金23億元以上。全面落實重點項目包抓責任制,強化項目設計評審、風險評估、招投標、變更管理、考核獎懲等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刁難設卡、強買強賣、惡意阻工等破壞項目建設的人和事,努力破解征地拆遷、資金短缺等難題,確保項目建設接續有序、落地有聲。
聚力招商引資。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主動融入全市開放發展行動計劃,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建立招商項目庫,落實考核激勵機制,實行全員招商,形成領導帶隊招商、部門主動招商、干部人人招商的生動局面。利用蘇陜交流、水源地對口協作、中省脫貧攻堅幫扶部門和紫陽籍在外創業人士等資源,緊扣富硒產業、文旅產業、城鎮建設、健康養老等重點領域,瞄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大力推行精準招商選商,積極引進優質企業,鼓勵引導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扶持縣內社會資本投資發展。落地億元招商項目3個以上,實現招商到位資金10億元以上。在公共服務領域包裝PPP項目5個以上,實現PPP項目引進落地零的突破。完善招商項目落地運行機制,強化項目援建和后續服務,下決心破解濱江商業街、仁和國際、道教養生谷等開發項目遺留問題。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加快基礎建設。完善環線交通路網,做好541國道紫陽段項目援建,完成縣城高速路引線改造,新建漢王跨漢江大橋和向陽江河、洄水堰門、雙安雙河口3座中小型橋梁,實施村級道路完善提升工程160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0公里。完善水利基礎設施,新建河堤及護岸3.2公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62處。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新增變壓器59臺,改造供電線路295千米、戶表16142戶。實施鄉村信息覆蓋工程,完成有線電視入戶1.5萬戶、寬帶入戶66個村,升級改造16個鎮視頻監控網。
(三)以產業升級為支撐,加快轉型提質效
立足生態富硒特色優勢,按照產業聚集發展要求,圍繞漢江、任河、富硒三個產業經濟帶和面上均衡發展,加快轉型升級,促進跨界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全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做特做優富硒產業。富硒產業是紫陽最具比較優勢,最具有成長性、帶動性的“朝陽產業”。要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抓手,堅定不移發展富硒首位產業,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始終引領全市富硒產業發展。一是突出科技支撐、夯實產業基礎。搶抓省級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示范縣建設機遇,編制完成紫陽縣富硒產業發展規劃,以“八大行動計劃”為引領,以硒產業小鎮為抓手,啟動建設蒿坪、雙安富硒產業聚集發展試點示范區。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優“硒+X”產業模式,推進硒康養、硒休閑、硒度假等產業發展,實現產業接環搭鏈、互補互促。把加快富硒科技平臺建設作為推動富硒產業攀高升級、跨越發展的“新引擎”,統籌建設中國紫陽硒產業研究院及產業孵化服務中心,恢復紫陽茶葉研究所,為產業和園區發展提供科學研究、檢測檢驗、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經營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努力在富硒產業基礎研究、標準設立、技術創新、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推行產業標準化,建立富硒產品質量標準,開展產品溯源體系和國家級硒元素健康標準體系建設,力爭建立紫陽主導的富硒行業國家標準,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二是堅持園區承載、促進產業協同。實施28個現代農業園區提升工程,新建現代農業園區10個,發展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培育專業合作社50家、新型職業農民200人。突出富硒茶產業主導地位,實施富硒茶產業創新行動計劃,推動基地擴面、產品提質、品牌提升、文化融合、市場拓展。新建茶園1萬畝,改良茶園1.5萬畝,發展紫陽種系良繁基地600畝。大力發展標準化園區,組建富硒茶標準化技術服務隊30個,新建清潔化茶廠3個,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全年生產茶葉6200噸,實現綜合收入14.5億元以上。引導各類主體細化產業鏈分工,建立起農戶、合作社、小型加工廠、龍頭企業各有側重、互補互促的生產格局,力促產業發展壯大、企業達產達效、農民增收致富。叫響“世界硒源地”地域品牌和“紫陽富硒”公共產品品牌,實施“富硒產品走出去”戰略,繼續加大品牌宣傳推廣,鼓勵企業拓展新市場。協同發展魔芋產業、山林種養、蔬菜雜糧等特色產業。種植魔芋6.5萬畝,新建特色經濟林2.6萬畝。加大硒肥等富硒工業品和衍生品研發生產,圍繞健康、生態、綠色、有機,積極開發新產品5個以上,構建富硒產業多元發展新格局。實現富硒產業產值40億元,增長15%以上。
做實做強新型工業。堅持循環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推動提質增效,穩定工業經濟增長。一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引導企業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循環發展、高效利用上下功夫,開展瓦板巖廢棄物綜合利用、板石文化創意創新等研究推廣工作,助推板石礦產、煙花爆竹、鋯剛玉等傳統產業,逐步向價值鏈和產業鏈中高端邁進。二是推動新型工業升級。大力發展富硒食飲品、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產業,實施年產1萬噸電池級硫酸錳、年產250萬雙成品鞋、富硒苦蕎開發等項目,鼓勵企業開展產品創新、溯源認證、轉型升級等工作,重點支持盤龍、閩秦、和平、秦巴山、煥古莊園等茶葉企業發展壯大,加快富硒食品、開源科技、康兮壽兮、綠安農業等企業提質升級。三是做優產業發展平臺。組建紫陽富硒產業園區管委會,統籌組織恒紫園區和硒谷園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招商服務等工作。成立紫陽硒谷產業發展投資公司,搭建富硒產業發展投融資平臺,激發園區發展活力。依托園區聚集要素,明晰園區產業定位,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加大基礎設施配置,建設恒紫園區管理服務中心,新建硒谷園區標準化廠房2.5萬平方米,實施魔芋深加工、黑蒜飲料、精品糧油等富硒產業項目,新引進企業6家以上。
做精做靚生態旅游。立足“山水硒、茶歌道”,堅持“八個圍繞”抓旅游,大力發展漢江畫廊游、問道養生游、小鎮體驗游、美麗鄉村游,促進文旅、產旅、城旅、農旅融合,推動旅游產業快速崛起。一是打造核心景區景點。加快文筆山景區、任河漂流二期建設,力爭創建4A級景區。加快推進煥古硒茶小鎮和瓦房會館片區開發,完善碼頭、停車、游客接待中心等設施,實施魔芋包觀光茶園提升改造項目,完成北五省會館彩繪和江西館布展,建成紫陽養生硒陶研究院、體驗展示中心、老茶館體驗室。完成擂鼓臺風景名勝區開發建設規劃,啟動擂鼓臺景區旅游公路建設和景區內部道路設施改造。啟動漢江、任河沿線景觀帶建設,完成補茶、興果、植花、造林、添彩2000畝。支持煥古、漢王、高橋、毛壩培育區域旅游核心,延伸鄉村生態觀光休閑旅游線路。二是提升旅游服務能力。落實產業發展基金1000萬元,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推動縣文化旅游公司投入運營,培養和引進旅游專業人才。建成桑樹溝至瓦房旅游公路、向陽茶山旅游公路,開通縣城至煥古、縣城至瓦房店水上游線。加快完善旅游標識體系,建設青中農莊項目,鼓勵發展民宿客棧,深度開發富硒美食、茶飲山珍、養生硒陶、板石工藝等旅游商品。圍繞“旅游+”,培育旅游新業態,建立“智慧旅游”新平臺。三是拓展旅游營銷渠道。加強與國內專業營銷團隊、省內外旅行社、新媒體、知名電商合作,豐富旅游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營銷形式,擴大紫陽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四是創新開展文旅活動。組織開展“春天茶歌體驗、仲夏親水歡樂、秋季畫廊暢游、冬日美食養生”四季文化旅游主題活動,舉辦民歌民舞大賽、道教養生論壇、硒茶道藝展示、悟真登高祈福、漢江冬泳競技等特色文體活動,豐富文化旅游內涵,增強紫陽特色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五是繁榮發展特色文化。突出文化陣地建設、文化人才培養、文藝精品創作,建設49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培養20名本土新生文藝力量和民間手工藝人,推出5個以上在省市產生廣泛影響的文藝精品,推動“民歌民舞、茶藝茶道、富硒科普”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讓特色文化成為紫陽的靚麗名片。
做活做新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統籌推進國家電商進農村示范縣和全省供銷電商示范縣建設,完善電商服務體系,建成縣電商運營服務中心,10個鎮、100個村電商服務站點,培育5家電商龍頭企業,新開網店300家以上,實現網上交易額3億元以上,打造富硒電商第一縣。做大修腳足療養生產業,政企合作做優培訓,定向輸出保障就業,培育修腳足療師6000人以上,打響紫陽“修腳足療師”品牌。大力發展“紫陽味道”健康美食,積極培育茶飲、茶樓、茶餐廳和“硒”養、“硒”療、“硒”健康等服務業態。啟動西門河商業街運營,推進專業市場、特色街區和集貿市場建設。融合一、二、三產關聯行業,利用“互聯網+”“文化+”“健康+”等模式,加快發展醫療保健、康體養生、現代物流、家政服務等新經濟。
做大做壯實體經濟。貫徹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建立縣級領導和部門聯企幫扶機制,針對企業需求落實幫扶單位和責任,制定幫扶清單,實行“一企一策”,加強土地、水電、科技、環境等要素保障,用活創業孵化、財信擔保、品牌獎補等措施,指導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真心誠意幫助企業搞建設、抓生產,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闖市場。激發金融活力,完善風險補償和政銀企聯動溝通機制,推進擔保體系建設,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設立2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3000萬元中小企業還貸周轉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減輕資金周轉壓力。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鼓勵支持興辦社區工廠。實施企業梯次成長培育計劃,建立“四上”企業培育庫,促進“個轉企、小升規”,新增“四上企業”15戶、市場主體2000戶以上。
(四)以生態保護為基礎,厚植發展新優勢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綠水青山的“安康樣板”中樹立“紫陽典范”。
鐵腕保護環境。嚴守環境保護紅線,突出垃圾和污水兩大防治重點,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強化“河長制”、“網格化”和“視頻化”監管,全力抓好漢江水質保護。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設河堤路污水管網、“兩鎮一區”污水處理工程。實施小米溪溝及田家灣、蒿坪河流域、紅蝶化工廢渣等環境治理項目。落實大氣防治計劃,加強土壤環境監管,完成市定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建設縣城氣化工程二路中壓管網,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建立產業準入負面清單、重污染企業退出制度,持續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電站生態基流等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厚植生態本底。加強國家主體生態功能區建設,大力推進漢江綜合整治、水源地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生態項目,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綠化造林5.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10平方公里。堅持依法管地、節約用地,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8000畝,補充耕地1000畝。啟動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完成全市森林城市創建相關工作。倡導綠色低碳生活,讓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成為全民自覺行動。
(五)以城鎮建設為抓手,推進城鄉一體化
以新型城鎮化為目標,突出“一城三鎮十村”重點,堅持產城融合、景城互動,打造山水人文縣城,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統籌城鄉發展。
在建設品質城市上下功夫。老城區做減法提升品質。除棚戶區改造項目外,從今年起老城區一律停止新的開發性商住項目建設,有計劃梳理騰退更多空間,建設市場、綠地及市民休閑活動場所。以河堤路西段為重點,啟動環江休閑文化長廊建設,實施東城門、教場壩至石梁子棚戶區改造。以“雙創”為抓手,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啟動創建省級生態園林縣城,實施城市增綠添彩工程、文體設施改善工程和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整治市容市貌突出問題,規范城區摩托車停放管理,新增縣城停車位330個。新城區做加法強化配套。用好棚戶區改造、移民搬遷等政策,加快西門河新區和任河咀新區建設,配套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文筆山片區和螞蝗梁片區規劃,明確功能定位,優化配套設施,加快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推動城市擴容提質。
在培育特色小鎮上求突破。把培育特色小鎮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一鎮一特色”,按照“特而強、精而美、新而活”的要求,依托硒、茶等優勢資源,突出文化內涵,厚植產業本底,完善公共配套,創新體制機制,全力抓好蒿坪、向陽、煥古特色小鎮建設,聚力打造創新創業新平臺和新型城鎮化新載體。
在打造美麗鄉村上出亮點。以環境美、百姓富、社會安為目標,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抓好產業發展、環境改善、基礎配套等工作,完成30個村整治任務。全縣集中建設青中、太平、新田、蒿坪、金石、黃金、大連、營梁、賈坪、權河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各鎮以年度出列村為重點,在脫貧攻堅中打造美麗鄉村。落實領導包抓、部門幫建、鎮村主體責任,推動項目資金、各方力量向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聚集,高標準、高起點組織規劃建設。開展鄉風文明進萬家活動,樹立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風尚。
在強化精細管理上促提升。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編制完善縣鎮村修建性、控制性規劃,促進各類規劃統一銜接、功能互補、協調融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嚴格規劃管控,深入開展規劃執行專項治理,嚴肅查糾規劃違法案件。著力培育多元城鎮管理主體,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讓企業、社區和中介機構參與市政維護、市容環境、公共服務等管理,構建城鎮管理全民參與、共創共享的良好局面。
(六)以改革創新為引領,激活內生源動力
堅持用改革破解難題、用創新打造引擎,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持續推進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圍繞防控金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盤活“僵尸企業”、補齊民生短板等抓好政策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提升“全程代理”政務服務模式,推行“雙隨機、一公開”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實行“多證合一、一證一碼”,優化網上辦事大廳,形成線上線下、虛實一體的政務服務平臺,讓群眾不出家門就能辦事。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運用市場化手段做實做強“1+N”國有投融資平臺,組建縣投融資開發公司,做實縣城投公司、扶貧開發公司、文化旅游公司、硒谷產業發展投資公司等平臺,規范國有資本的運營與管理,加強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推進招投標“管辦分離”體制創新,建立項目評審和績效評價機制,成立投資評審中心,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前期評審和績效評價。積極做好統籌農村發展創新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財稅管理、市場監管、國資國企等領域改革。
大力推動創新。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引導企業成為創新主體,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快富硒資源利用、產品研發和技術攻關。積極搭建“雙創”平臺,打造一批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重點支持富硒產業孵化基地、電商孵化中心發展壯大,吸引人才、創客來紫陽創業,引導百名返鄉農民工、百名高校畢業生創業發展,在創業扶持、培訓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給予支持,多渠道共助創業者成長。
加強人才保障。落實全市“百千萬”人才計劃,多措并舉保障人才需求。建立紫陽發展智庫,在全國范圍內聘請20名專家顧問,指導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圍繞科技、規劃、衛生、文化、旅游等領域,制定引才計劃,引進各類人才100名以上。建立優秀人才培養體系,免費組織100名民營企業家、專業人才、技術人員、產業大戶和村組干部走出去培訓學習。完善人才選拔、流動、激勵等機制,調動各類人才扎根紫陽、服務紫陽的積極性。
(七)以民生保障為根本,增強群眾獲得感
始終把民生發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優先保障民生投入,辦好城鄉20件實事,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辦好民生實事。圍繞保障改善民生,辦好20件民生實事。實施縣城河堤路西段綜合改造、高速路引線改造、江南供水工程、城鎮污水處理工程、棚戶區改造工程、社會福利設施建設、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城市“增綠添彩”工程、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城鎮10件實事。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產業發展工程、交通路網建設、水利基礎設施、農網升級改造、電商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教育均衡發展、鄉村信息覆蓋農村10件實事,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確保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達標。加強校長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建立教師招錄補充長效機制,計劃招錄教師200名。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高考二本達線繼續保持全市前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分級診療,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健全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制度,最大限度減輕群眾看病負擔。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康復、中醫保健、養老護理等健康服務機構。嚴格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創建計劃生育轉型發展示范縣。
提升保障水平。落實“全民參!庇媱,實現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社會保險全覆蓋,參保率達到95%以上,待遇發放率達到100%。做好就業服務,新增城鎮就業2230人,完成勞動力轉移就業8.5萬人。嚴格執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探索建立企業失信黑名單制度,加強勞動監察和維權服務。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幫扶救助,關愛幫扶農村“三留守”人員。完成縣城殯儀館遷建,實現集鎮殯葬服務全覆蓋。加快完善日間照料、農村幸福院等養老福利設施,繼續辦好殘疾人十件實事,支持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發展。
加強社會治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行網格化管理,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行政村網格化管理覆蓋率達到50%以上。建立縣綜治信息中心,加強“基礎數據+視頻信息+電子地圖”的智能互聯運用。扎實推進“平安建設”,堅決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扎實開展“七五”普法,完善“三調聯動”機制,逐步實現“一村(社)一法律顧問”和貧困村法律援助全覆蓋。嚴格執行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制度,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確保食品藥品安全。規范信訪秩序,加強應急管理、輿情導控,做好防汛防滑、地質災害、氣象災害防范應對,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一屆政府將勤勉盡責,主動作為,以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的態度,堅決抓好政府自身建設。
(一)建設為民服務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為民謀利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提升行政效能,扎實推進政務公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圍繞群眾關心、基層關注的熱點難點,堅持每年辦好民生實事,推動各級干部重心下移,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完善社情民意收集機制,全面提升“縣長信箱”、“紫陽熱線”服務水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讓政府工作更加貼近群眾。
(二)建設創新開放政府。始終以新理念為引領,堅決打破妨礙發展的觀念束縛,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推動開放發展。堅持對標一流、奮力趕超,努力走出新路、創出亮點,勇于在全市爭一流、在全省爭先進。以更大力度推動“走出去”,每名縣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要帶隊組織外出考察調研和招商引資活動2次以上。積極想辦法“請進來”,邀請國內省內知名專家學者,來紫開展專題講座和培訓指導,幫助干部樹立新理念,增長新本領。引導干部“自主學”,開設“紫陽干部講堂”,每月確定一個主題,領導干部帶頭講座,部門組織干部講座,增強干部主動學習、創新落實的能力,切實把思路和措施轉化為創新推動發展的生動實踐。
(三)建設責任擔當政府。時刻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和富民強縣的重任,從政府班子自身做起,強化“責任在我、發展靠我”的擔當,敢于擔難擔險擔責,把事干實干成干好,保持超常規、高標準、快節奏,變規劃為行動,化藍圖為現實。樹立“說了算、定了干”的施政新風,強化執行力,提升落實力,推行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公開承諾制,實行月督查、季點評的工作機制,緊盯落不實的事,問責不落實的人。落實“三項機制”,給干事的人鼓勁、為改革的人松綁、叫為政不為的人讓位,樹立干事創業的鮮明導向。
(四)建設廉潔法治政府。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把依法行政貫穿于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堅決貫徹縣委決策部署,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健全完善政府常務會議學法、邀請群眾代表列席常務會和政府法律顧問等制度,提高政府依法決策水平。落實政府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弛而不息推進作風建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讓人民賦予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持續保持正風肅紀高壓態勢,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營造崇廉尚實、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各位代表,同志們,我們正處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具挑戰的時代!在奮力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將會遇到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在追趕超越的征程中,也將付出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更多的艱辛和努力。讓我們與全縣人民一起,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同心同德,同力同向,苦拼實干,奮勇爭先,在新的歷史時期,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未來,無愧于紫陽人民的嶄新業績!
附件1
2017年城鄉20件實事
一、城鎮10件實事
1.縣城河堤路西段綜合改造。全面完成外側拆遷安置,啟動建設景觀長廊、護岸、污水管網和道路改造。
2.縣城高速路引線改造。完成引線公路改造,確保10月1日前通車。
3.縣城江南供水工程。建成江南6300t/d供水廠,解決片區群眾飲水困難。
4.城鎮污水處理工程。提標改造縣城8000t/d污水處理廠,新建蒿坪新區3000t/d、任河咀新區2000t/d、漢王集鎮1000t/d污水處理廠。
5.棚戶區改造工程。實施東城門、校場壩至石梁子棚戶區改造,建成黃金商貿城、“惠民小區”四期、農業局片區保障房820套。新建西門河新區、任河咀新區供水、供氣、亮化等配套基礎設施。
6.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建成紫陽縣老年公寓、紫陽縣兒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7.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縣人民醫院蒿坪分院綜合住院樓、縣康復治療中心和紫陽華陽醫養中心。
8.城市功能完善工程。改造提升縣城背街小巷和城區邊緣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河堤路東段廣場工程建成投用。建設縣城氣化工程二路中壓管網,完成天然氣入戶600戶。新增縣城停車位330個,規范城區摩托車停放管理,確?h城交通通暢。
9.城市“增綠添彩”工程。因地制宜,實施城區綠化、美化、凈化、亮化、文化綜合提升工程。鞏固創國衛成果,啟動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省級生態園林縣城。規范、完善、提升城區文化墻牌、廣告標語,增強文化氛圍,提升城市品位。
10.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完善縣文體活動中心功能,實行節假日對市民開放。實施縣中心體育場改造,提升圖書館功能,優化公共文體活動環境。
二、農村10件實事
1.脫貧攻堅工程。統籌推進111個村脫貧工作,完成移民搬遷安置10277戶,全年脫貧出列40個村、1.8萬人。
2.產業發展工程。建設無性系茶園1萬畝,改良茶園1.5萬畝,發展魔芋6.5萬畝、特色經濟林2.6萬畝、烤煙3000畝、標準化養殖場3個。組建富硒茶標準化技術服務隊30個。免費技能培訓6000人,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
3.交通路網建設。援建541國道52公里,啟動建設擂鼓臺景區旅游公路30公里,建成桑樹溝至瓦房旅游公路、向陽茶山旅游公路,新建漢王漢江大橋、向陽江河公路橋、洄水洄堰公路橋、雙安雙河口公路橋,完成村級道路完善工程160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0公里。
4.水利基礎設施。新建護岸2065米、河堤1207米,飲水安全工程62處,建設基本農田660畝。
5.農網升級改造。以移民安置點和40個計劃脫貧出列村為重點,改造中低壓供電線路295km,安裝配電變壓器59臺,改造戶表16412戶。
6.電商產業發展。建成投運縣級電商運營服務中心、10個鎮級區域電商服務站、100個村級電商服務點,電商培訓2000人次,培育電商龍頭企業5家,新開網店300家以上,實現網上交易額3億元以上。
7.美麗鄉村建設。建設青中、太平、新田、蒿坪、金石、黃金、大連、營梁、賈坪、權河等10個美麗鄉村,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等提升工程。
8.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蒿坪河、小米溪溝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及30個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漢江、任河沿線景觀帶建設,補茶、興果、植花、造林、添彩2000畝。
9.教育均衡發展。投資1.5億元,新改建98所學校教學用房、生活用房、運動場地,購置教學設備,確保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
10.鄉村信息覆蓋。完成1.5萬戶有線電視入戶、66個村電信寬帶入戶工程,升級改造16個鎮視頻監控網。
附件2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1.“放管服”改革:國家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胺拧奔春喺艡,降低準入門檻!肮堋奔垂O管,促進公平競爭!胺奔锤咝Х⻊,營造便利環境。
2.互聯網+政務服務:指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形成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3.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企業登記時申請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合并核發一個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4.全程代理:縣政務服務中心“一窗受理、內部運作、電子處理、電子監察、限時辦結、統一送達”的政務服務模式。
5.星創天地:農業創新創業一站式、開放性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市場化運行、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運作方式,利用線下孵化載體和線上網絡平臺,聚集創新資源和創業要素,促進農業創新創業的低成本化、便利化和信息化。
6.三調聯動: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機結合,綜合運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充分發揮調解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7.營改增:是指將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為繳納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征稅。
8.村級財務審計試點工作“蒿坪模塊”:安康市審計局對我縣蒿坪鎮村級財務審計試點工作業務操作模式的概括。
9.基本藥物“三統一”:即以政府為主導,對醫療機構藥品實行全程的統一采購、統一價格、統一配送管理。
10.“雙百”工程:每年開工建設重點項目100個以上,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以上。
11.“八個圍繞”抓旅游:一產圍繞旅游調結構,二產圍繞旅游出產品,三產圍繞旅游搞服務,交通圍繞旅游上檔次,城建圍繞旅游樹形象,宣傳圍繞旅游造聲勢,政法圍繞旅游保平安,各行各業圍繞旅游聚合力。
12.一城三鎮十村:“一城”是指山水人文縣城,“三鎮”是指煥古、向陽、蒿坪特色小鎮;“十村”是指青中、太平、新田、蒿坪、金石、黃金、大連、營梁、賈坪、權河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
13.兩不愁、三保障:即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有保障。
14.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15.七個一批:即采取異地搬遷、發展產業、勞務創業、生態建設、發展教育、健康扶貧、社保兜底“七個一批”脫貧舉措。
16.八大脫貧工程:即實施移民搬遷工程、產業發展工程、勞務技能工程、生態建設工程、教育扶貧工程、健康衛生工程、基礎配套工程、社會保障工程。
17.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是指在義務教育階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實現均衡發展。國家自2012年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展目標。
18.網格化社會管理:以平安紫陽建設為目標引領,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社會綜合治理和服務工作體系,實現“網絡全覆蓋、資源共分享、管理無盲區、服務零距離”的極具紫陽特色的城鄉社區(村)網格化管理新格局。
19.“5321”政策:即對登記在冊、有發展愿望和能力、資信良好的貧困戶給予5萬元以下,期限3年,免擔保、免抵押,全額貼息到戶的金融扶貧政策。
20.PPP項目:政府與私人企業組織之間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基于具體項目的合作融資模式。
21.八大行動計劃:是指我縣規劃的富硒產業建設八項重點工作行動計劃,即硒茶國際化計劃、硒茶基地提升計劃、硒茶科技提升計劃、硒茶特色小鎮建設計劃、硒茶文化品牌建設計劃、硒茶扶貧建設計劃、硒茶景觀建設計劃、富硒精深加工提升計劃。
22.“硒+X”產業模式:指依托富硒資源,通過富硒產業創新平臺,大力開發硒肥(飼)料、硒飲品、硒茶、硒菜、硒糧、硒果、硒菌、硒畜禽、硒漁、硒中藥材等富硒特色產業。
23.智慧旅游:指通過互聯網及時發布旅游資源、旅游經濟、旅游活動等方面的信息,讓游客能夠借助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上網設備進行智能感知,方便安排、調整旅游計劃。
24.“四上”企業: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
25.生態基流:指下游生態所依賴的上游河流水文基本流量。
26.“雙隨機、一公開”:即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27.“1+N”國有投融資平臺:以縣投融資開發公司為載體,包括縣城投公司、文化旅游服務公司、扶貧開發公司、供水公司等子公司在內的國有投融資平臺。
28.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
29.“三去一降一補”: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30.“四個最嚴”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