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和農民工“反鄉創業”試點縣的紫陽,每年以8萬人次的轉移就業,年創收超過10億元,支撐起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如何加強勞動監察執法、強化勞動保障維權、把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作為勞動法制、民生工程的重點?帶著這個問題,結合去年開展的勞動法制宣傳年活動就紫陽勞動保障維權進行了調查。
勞動保障維權的具體措施
廣泛宣傳:該縣通過勞動法規宣傳年活動在縣廣播電臺《法之聲》欄目開辦勞動保障維權系列講座;充分利用春節農民工大量返鄉的黃金時期通過“春風行動”、“科技之春”、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12333咨詢熱線、“12.4”普法宣傳日等活動在農民工流動相對集中的建筑施工單位向農民工和用工企業老板、工頭大力宣傳勞動保障政策法規;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在勞動法規主題宣傳年活動中的具體做法、典型事跡和取得的成效。營造廣泛的輿論宣傳環境。在全縣掀起了學法懂法守法熱潮,不但提高了勞動執法能力,而且增強了企業勞資雙方法制觀念和自身維權保護意識。該縣98篇涉及勞動法規的宣傳稿件及典型報道等通過中省市主流媒體、專業報刊、門戶網站刊發。在社會上產生積極良好的影響,特別是《紫陽縣今年為農民工追欠工資1730萬元》等獲全省新聞宣傳優秀獎受到陜西日報傳媒集團、安康市委宣傳部、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獎勵。
主動出擊:該縣以貫徹《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三法為契機,定期不定期地對用工企業開展勞動專項檢查、日常巡查及勞動保障維權綜合執法大檢查,針對與勞動者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參保率低,建筑工程施工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兩低一拖欠”的重點企業采取職工花名冊、勞動合同書、規章制度、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繳費記錄“五對照”的辦法,隨機抽查、核對,掌握企業勞動用工情況,邊查邊糾,規范了企業勞動用工行為,從源頭上消除用工單位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過去五年,縣人社局共開展勞動保障執法檢查27次,檢查用人單位565戶,涉及職工近1.3萬人;受理各類舉報投訴案件135起、勞動爭議案件78起,時效期內結案率達100%;解決各類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63起,為近5000名農民工追回工資4800余萬元。
提前介入:自2013年以來,在政府投資項目的建筑施工企業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積極參與縣上重大項目建設的項目招標、資金撥付、企業用工、竣工驗收等全過程,建立了紫陽縣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專戶、專人管理、?顚S。并且成立了“紫陽縣農民工工作支付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截止2016年底,已累計征收保證金6200余萬元,有效遏制了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出現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和勞動保障維權的良好局面。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成為保障農民工工資的“護身符”、“拖老板”的“緊箍咒”、勞動保障維權的“殺手锏”。自2016年至2017年3月底,共追欠農民工工資、幫助挽回經濟損失3448萬元,涉及1200余農民工,從而使農民工勞動應得的辛苦血汗錢從“賴經理”手中完璧歸趙。2017年元旦、春節期間拖欠農民工工資及所涉及到的人員、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降低。成為該縣勞動保障維權工作的一大亮點!
建立平臺:充分利用“微信息”網絡資源,通過QQ群、微博、微信新媒體創建“紫陽縣勞動保障執法”公眾平臺,更加方便、快捷的向農民工提供無“微”不至的法律保障和援助服務,形成良好的維權氛圍,凡涉及勞動保障維權的一一做到有訴必接、有案必查、有欠必追!該縣廣城鎮村民倪安等數名勞動者到縣人社局投訴工資被拖欠問題,經縣勞動監察大隊立案調查,認定紫陽縣某公司拖欠倪安等16名農民工工資共計333560.50元屬實。并責成該公司如數發放倪安等16名農民工被拖欠的工資。
延伸基層:重點加強對鄉鎮基層勞動保障的業務培訓,提高基層社保工作人員和城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勞動保障維權基礎知識、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從而使勞動保障維權進一步向基層生產一線延伸。近兩年來,鄉鎮基層社保工作已成為該縣勞動保障維權一支重要力量,特別是漢王鎮、蒿坪、洞河、向陽、東木等基層社保服務機構匯同鄉鎮司法所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為農民工追薪、社會保險增收擴面等取得可喜成績!在全縣勞動保障維權工作中占一定的比例。從而形成以縣勞動監察執法大隊為主體、鎮勞動社保為骨干、村(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為基礎的“三位一體”維權體系。
勞動保障維權面臨新的問題
“特殊勞動力”在“交匯點”的“雙碰頭”: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用工市場對勞動力綜合素質的特殊要求,導致大部分年齡偏大、文化較低、缺乏勞動技能的“特殊勞動力”返鄉,與此同時,農村退耕還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進程步伐不斷加快的大背景,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也紛紛進城與上述勞動力在縣城鄉鎮的“交匯點”形成“雙碰頭”并承擔著縣鎮兩級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建、移民遷建集中安置點等重點項目建設。由于上述工程發包層次多、工作面廣、用工量大、施工分散等實際情況導致勞動用工的臨時性和零散性等不規范管理。
“雙非”領域農民工的維權“兩難”:勞動保障維權難度較大的集中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非公有經濟單位的數量、從業人員、參保情況不清、無法準確掌握,容易被用工單位鉆勞動法律法規的空子,特別是偏遠鄉鎮更為突出。二是非轄區管理的外出農民工受地域、屬地管理、人員、資金等條件限制致使農民工維權“鞭長不及”,近幾年該縣人社、司法、信訪等部門會同相關鄉鎮先后18次前往西安、甘肅、“蘇淮”、“兩河”、“兩山”、天津等地為500多人開展法律援助和勞動保障維權,涉及資金787萬元。
用人單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觀念淡薄:突出表現在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保費率低,建筑工程施工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兩低一拖欠”,其特點是農民工工資拖欠量大、拖欠時間相對較長、涉及農民工人數較多,該縣人社局通過執法檢查和漢王鎮社保所為120名農民工一次性追欠工資500多萬元。
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隊伍力量不足:面臨特殊時期新特點和新問題,勞動保障維權有些“力”不從“新”。
勞動保障維權的思考和建議
經濟轉型時期的勞動保障維權面臨新的挑戰,如何適應這一新的挑戰,已成為勞動法制建設新的重要思考。
強化隊伍建設、建立一個體系:加強勞動保障執法隊伍建設,充實勞動監察執法人員,進一步形成以縣勞動監察執法大隊為主體、鄉鎮勞動社保為骨干、社區(村組)勞動保障協管員為基礎的勞動監督維權體系,把勞動保障特別是農民工的維權向基層和生產一線進一步廣泛延伸。
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兩種機制:一是常規巡查機制,通過維權體系常規檢查和專項執法,網絡平臺加強對重點企業的監管,及時發現企業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不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不安規定發放工資等“三不”違法違規行為,勞動監察執法人員迅速反應,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維權,二是應急處理機制,與勞動保障特別是農民工維權密切相關的人社、工會、公安、交通、住建等密切配合、部門聯動;轄區內勞動、司法和農民工轉移地兩地相關單位聯手、內外互動,對因企業拖欠工資或欠薪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根據實際情況啟動應急機制、立即行動,及時、妥善處理,爭取最大限度地把農民工損失和維權成本降到最低。
加大執法力度、采取三管齊下:一是充分利用企業年檢、執法監察、“12.4”法制宣傳日、12333勞動保障政策咨詢電話、勞動保障維權電話以及公眾平臺多種形式深入廣泛宣傳勞動法律法規,規范企業用工,從源頭上預防、遏制用工單位違法違規行為,增加企業法律觀念和農民工自身維權意識。二是進一步完善勞動用工備案制度,摸清轄區內非公有經濟單位數量、勞動用工基本情況,準確掌握“兩低一拖欠”重點企業,做到情況明、底子清、數據準、心中有數,防止用工單位鉆勞動法律法規的空子。三是堅定不移地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不但只是政府投資項目必須達到征收率100%,建立企業失信黑名單制度,而且在非政府投資項目推行工資保證金制度。按照“誰主管、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項目行政主管部門對從事工程建設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總責,加強對重點企業的監管,從根本上解除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從而使勞動保障維權適應新挑戰、步入新常態,為廣大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撐起一片藍天!
|